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晓萍):中国教育部等六部门15日在北京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颁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校外线上培训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对线上培训机构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实施意见主要针对当前校外线上培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的培训平台存在着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二是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违背教育规律。三是学科类培训者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四是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比较大。”
吕玉刚说,这些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损害家庭的利益,加重了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出台规范意见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线上培训的有序和健康发展。
这份实施意见对线上教育机构在培训内容、人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细节性规范要求。吕玉刚说:“在培训内容上,明确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须与学生所在年级相匹配,也就是禁止超前超标培训。在培训时长方面,要求每节课的培训时长不得超过40分钟。这也是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需要。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晚上21点。到21点必须停止线上培训活动,让学生早一点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承担这些学科培训任务的老师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
根据工作安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网信、电信、公安、广电等部门制定排查方案,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排查工作。线上校外培训机构要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逾期没有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要被查处,受到停止平台运营、下架培训应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