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教学法就是通过展示实物、图像、教具或现场操作等进行示范性教学,向学习者展示技术技能(要点)、操作流程、工作过程或加工程序等内容的教学方法,它使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简单地说,演示教学就是讲师“做给学习者看”。
演示教学法:让技能更直观
学习者期望通过培训能学到可直接用于操作的实用知识、技术和技能。于是,讲师在课堂上把知识、技术或技能在实践中运用的现实场景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对这些直观的感性材料形成映像,进而加工和过滤信息,形成新知。
这种教学法在课堂中能把“真实情境”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得到学习者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这便是演示教学法的产生背景。
为什么需要“做给学习者看”
从讲师自身来讲,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操作过程的完美展示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这种示范作用在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课堂中精彩的演示是讲师“功底”和“实力”的一种体现,是建立在讲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操作的精通和深入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
讲师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习者了解和挖掘问题的本质,比“说教式”的教学更能拓展学习者的思路。从学习者角度来说,演示教学法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现场操作等方法,能让学习者“看到”鲜明、生动和真实的“工作场景”,有利于学习者快速地了解工作的要领和方法,缩短掌握技能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对内容产生深刻记忆,不易遗忘。
聚焦使用场景
演示教学法针对学习者三种技能的提升来设计,这三种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统合技能。
动作技能通常表现在外部行动上,表现为直接的行动,例如某种操作等。它强调动作的一致性,讲师会给学习者示范和展示一些标准化的操作。
心智技能是在某些实践活动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包括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这类内容大多表现在理念层面,隐藏在内容背后的大量要点和规则,学习者很难掌握,而演示教学会给学习者带来直观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统合技能包含了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共同特点,但又与两者不尽相同。一是统合技能在动作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二是统合技能在内容上并不具备“标准性”,其内容体现了“客观规律”,对学习者的工作有直接的指导。
正因为统合技能具备了以上两个特点,讲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能让学习者直接进行学习和模仿以上三种技能的差别在于“动作”的表现形式。
倾向于动作技能的演示教学,对显性的动作展示和表现尤为突出,倾向于心智技能的演示教学,对应用情境的发掘尤为重视,如下图所示。因此,演示教学一般适用于特定的学习场景。
动作技能:学习标准化的操作
标准化的操作一般属于动作技能,在一些标准化的操作教学中讲师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标准化的操作要求操作者(学习者)必须按照标准的作业进行,以满足工作的要求,如心肺复苏国际标准操作流程、汽车轮胎气压的检查。
标准化操作对学习者动作规范要求较高,为了减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我们在课堂中要做正确的示范,或用其他方式进行展示。
标准的演示可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准确性。软件系统的操作、假钞的收缴流程、点钞技巧、服务七步法等具有操作标准的内容,在学习时都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
统合技能:学习行为化的经验技能时的辅助示范
行为化的经验技能是一种统合技能。它指的是讲师把一些隐性的经验提炼成些可以直接操作的步骤和技巧,供学习者直接借鉴及练习,如魔力演讲开场四步骤、员工辅导面谈的步骤等。
对这些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的技能进行讲解时,讲师可以运用实物(或图示)进行示范,让学习者观察讲师的行为,然后提供一个模仿学习的机会,学习者在模仿的过程中就能获得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心智技能:要点、难点的学习
心智技能学习中有些内容未必能讲清楚,如引导式面谈的五原则(表达同理心、察觉行为后果、避免发生争辩、参考新的观点、支持个人的决定)、隐性负债调查的“六看”、养殖项目的贷前现场调查要点等,而这些内容的要点难点通过工作实际场景的课堂演示,能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悟学习的难点和应用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