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由各个知识点叠加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指系统化知识。而形成系统化知识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只有通过系统复习,才能使这些知识概括化、条理化、清晰化,真正串起来,如同一根链条般。一根链条02正文:
对于知识点的复习,作为学生通常认为:复习嘛,很简单啊,反复地读,反复地记,只要功夫到了,就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其实这种“老和尚撞钟式”的复习法是不科学的,单调的复习使人昏昏欲睡,机械的练习往往成为精神负担。要想把学过的知识串成一根链条,只有合理地复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的安排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概率最高。所以,不能认为隔几个小时复习和几天复习是一码事,而要及时抓紧复习。复习的时间根据每个人的年龄、知识量等有所区别,但一般不能超过两天。遗忘曲线示意图2.按计划复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也是这样,一定要有计划。计划表计划往往包括两项:一是时间的安排。要有个复习日程表,然后按照计划执行,当日事当日毕。在两门学科之间要做好间隔休息,散散步,伸伸腰,或者原地跑跑步,以便清醒大脑,消除疲劳。二是内容的分配。首先要适量安排复习,每天的复习内容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一个晚上要持续到十一点才能够完成的,尽量分为两个晚上去完成。其次要注意材料的性质。最好是文理搭配,相似的学科不放在一起,如政治、历史不安排在一起复习,因为相近的材料会在记亿中产生相互抑制的作用,对复习效果来说欠缺一点。在具体复习时,可以按以下的步骤来完成:1.如法炮制——过电影法看电影一部好看的电影,人们会经不住多看几遍,就可能连电影中的台词都能背出一部分。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电影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情节,能使人陶醉在它创造的氛围中,达到忘我的境界,甚至进入其中的角色。重复放电影的方法也可以用在我们的学习上,想一想,每天都过电影似的回忆知识内容,是不是很过瘾?尝试回忆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有哪些已经弄懂了?哪些没懂?哪些没完全懂?这样做究竟有什么好处呢?(1)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如果自己能独立地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那就证明自己预习和听讲的效果是好的,也就是在领会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掌握了。如果回忆不出来,就应当及时查找原因,以改进预习和听讲。(2)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由于每回忆一次,都需要把头脑中“贮存”的知识“提取”一回、每“提取”一回,就能使知识强化巩固一遍,这对于提高记忆力自然是有好处的。可见,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记忆方法。(3)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有个学生在学习总结中说:“通过回忆,把老师上课讲的在脑子里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部分,那些没记住的就往往证明自己还没有掌握好。”这话很有道理。实际上,回忆是学习成果或者说知识巩固程度的无声表达。如果你回忆不起来,当然会着急地翻书查笔记,这样不仅提高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很自然地会把回忆不起来的部分作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重点。(4)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课后复习时直接看书,要比尝试回忆“省脑筋”,但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往往不好。而尝试回忆,要追寻思索的过程,概括上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一旦想不起来时,就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很费脑筋。一个经常搞尝试回忆的学生,不仅记忆力大增,而且能逐渐养成好动脑筋的习惯。有人说过:“人们总是逃避艰苦的思考。”我们一定不要在思考面前做逃兵。有的同学也抓课后复习,可是复习的方法却像看小说似的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读书时一看就明白,但一放下书本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如果离开书就不能独立地把所学的知识回忆出来,就很难做到独立地成用这些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后的尝试回忆,也正是使用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方法。而且,“过电影”回忆方式操作起来灵活、简单,时间和空间随意性比较大。比如:可选择下课后上厕所的路上;可选择在你休息的片刻;可选择在课桌上伏案片刻;可选择在林荫道上散步之时;可选择在一个十分出静的环境里;可选择睡觉前。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可以任意操作。在你回忆时,你可以带一本教材、也可以带一个笔记本,也可什么都不带。这样,一个人每天的学习只要花费一个小时来完成,就能收到非常棒的效果。2.永恒的方法——大声阅读阅读就是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地看书、看笔记、做试卷等。通过阅读使掌握的知识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弄懂,发现没有记住的知识,要想办法记住。大声朗读在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以课本为主,围绕课题这个中心。(2)阅读前,尽量采用尝试回忆的办法,先自己考考自己,看来,如果坚持把回忆和阅读结合起来,并坚持多思考,阅读时就会更加专心。(3)阅读速度要根据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来决定,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凡是学的较好的部分,就可以很快的过一下。掌握的不太好的部分,则要多花点时间,并留下记号,以便在以后学习时提醒自己。4)在回忆、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要随时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思考成果用笔记形式固定下来,有了好的想法要随时记下来,作为下一步整理复习笔记的原始村料。因为系统复习的过程比较长,好的想法不随时记下来,复习到后面就可能把前面的忘了,这很可惜。总之,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附而诚,仰而思”,并以思考为主。阅读和回忆都是为了促进思考,至于下一步制作的复习笔记,就是这一阶段思考的成果。3.必做项目——系统整理整理,是指整理出系统复习的笔记。通过艰苦的思索,终于形成了完整而又系统的知识。应当十分珍借这个学习成果,并及时用复习笔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使这些思考的成果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整理笔记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使学习保持连续性,再复习时,就可以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以这高水平为起点,可再进行更深一层地学习。这样,复习笔记变成了学习进程中的里程碑,从而保持了学习的连续性,避免学习时一次又一次地简单重复。有了复习笔记,有助于实现知识由“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不少学生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笔记,把一个复杂的专题变成一张系统表,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变成一张比较表,把不易记忆的内容改造为醒目的图示,把复杂的内容变成一张关系图。总之,把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变成各式各样的笔记形式,如果再使用彩色笔就更加醒目了。有了复习笔记,时常拿出来看看,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因为一看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和互相关系,所以是一份极为难得的“备忘录”。有了繁理复习笔记的愿望,复习起来就会更加专心。因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把已经形成的“知识之网”用最形象、最简明、最醒目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考虑本身就推动了复习时的思考。没有整理笔记的愿望,系统复习时就容易分心。4.行动篇——要做练习阅读和整理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的深入领会和巩固的问题,当知识系统化以后还该干什么呢?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通过做习题去发现问题。然后再深入地读书钻研、加深领会,继而再做题,这个过程是可以不断深入进行的。不少同学自认为复习得挺好,可是一做题就知道自己的肤浅了,从而促进了对问题的钻研。在系统复习时,适当做点习题,可以培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每做好一道题之后,要注意回味一下,整理出解题的思路、逻辑关系和划分好题目的类型等,以便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当然,在练习后,还要认真地把自己曾做过的与专题有关的全部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这项工作在系统复习的后期进行为好,整理后再做有关习题,会感到容易得多。做练习5.结果篇——达到熟练熟练指的是记忆、表达和解题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这就需要按照记忆规律反复记忆,认真练习。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典型的习题要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现在的重大考试,题量都比较大,如果知识的掌握不熟练,在考场上就往往完不成任务。因此,对自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不仅要弄懂,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会运用;不仅要会运用,还要能熟练地、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当然,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对熟练也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律简单地理解为背得熟,解题快。实验学科的动手操作,也要达到熟练的程度。03结尾:
我是老马,今天我给大家谈了复习时的注意事项和具体复习的步骤等内容,大家一定要学会把分散的知识串起来,掌握复习的方法,从而达到熟练运用。这方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想法。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