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消协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件,比年同期增长2.12%,呈上升趋势。
其中全国消协受理服务类投诉为件,占所有投诉量的50.57%,比重上升2.26个百分点。在服务类投诉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位居第一,互联网服务第二,销售服务第三,教育培训服务第四,电信服务第五。
点击查看大图
根据中消协的统计,在涉及教育培训服务的件投诉中,包括教育服务件(其中,幼儿教育件,占41.84%)、课外辅导件,培训服务件,其他件。
点击查看大图
总体可见,涉教育培训服务的投诉量较大,从这些投诉涉及的问题可以看出教培行业有以下几类乱象存在,相关企业需要重视下列问题:
1、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资质不健全。
有的机构本身不具备教育培训资质甚至无证照经营,培训老师也无相关领域培训资质和学历。
年底国家整顿教育培训行业乱象,很多地区实行白名单制度,此类乱象有明显改善,但也不乏有些区域机构顶风作案,给自己的品牌造成严重伤害。
如,年11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所谓某国际心理咨询师证(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是国内和国际都不承认的证书,消费者李女士认为该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在宣传的时候存在虚假广告,要求该机构退还报名费1,元并且取消学费分期,但是该机构各种理由不予退还,无奈之下投诉至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经湖北省消委调解,该在线教育培训机构退还李女士全款6,元。
2、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有些培训机构夸大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误导消费者,比如虚假宣称一线名师授课、押题命中率高、培训后考试必过等,但实际培训中与宣称不符。
如,长沙某教育咨询公司,自年起,多次组织“小升初”选拔性考试,并以保录班、上岸名单诱骗学生,收取高额费用。后该培训机构被举报,责令停业整顿,并清退其违规收取的学生培训费、小升初选拔考试报名费10万元,还被处以5万元罚款。
3、协议或合同条款模糊。
缺少科学的授课安排和公平的退费规则,消费者实际参加培训时经常存在开班延期、课时缩短、讲师频繁更换等问题。
如,湖北荆州代女士于年3月16日花费元参加儿童金博教育培训,上了一节课后,发现课时设计不合理,协商要求退学退费,但退款过程中又有各种手续费及其他费用,与协议规定的有出入。这些投诉都严重影响了机构的正常招生品牌宣传等工作,长期来看,损失较大。
4、预付式消费方式风险大。
培训机构经营不善导致资金流断裂引发停业闭店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追讨费用难度陡增。
5、诱导办理分期贷款。
部分消费者反映,通过培训机构推荐的金融机构贷款,工作人员在消费者未充分了解贷款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擅自完成整套手续,致使消费者“被贷款”。这种情况下,如果培训机构不履行承诺、服务缩水、甚至关门跑路,消费者在申请退款时,一方面部分教育机构拖延退费,另一方面第三方付款平台还要求消费者“按期支付”贷款,致使消费者苦不堪言。
总体来看,基于行业发展,未来教育培训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规模化的培训业巨头及区域龙头教培机构逐渐壮大,而规范化运营是保障企业健康的根本,若没了健康,迅速成长将毫无根基。机构的规范化运营将是“政策”和消费者关心的底线,机构只有筑好自己的规范地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
王振刚
编辑
堇雯
校对
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