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家长向新黄河记者反映,武汉万路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路教育”)以代办国家二级运动员证参加体育单招考试为名,收取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费用。然而,当家长与万路教育签署协议后,该培训机构并没有履行合同,导致孩子拿不到证书,要求退费后却遭到“拖延”。也有家长称,该机构代办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证”被主管部门证实为“假证”,孩子因此被院校取消录取资格,机构也未予以退费。对此,万路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清楚“假证”情况,学生退费以法院判决为准,家长可以选择报警或走法律途径。目前,家长们已报警。
高价拿到的“假证”
“说实话这钱拿不拿得回来我不抱什么希望,我只想给孩子被耽误的时间有个交代。”11月30日,湖北市民林洁对新黄河记者说。
事情要追溯到三年前的秋天。年10月份,经介绍,林洁联系到一家名为万路教育的培训机构,为准备参加全国体育单招考试的孩子代办“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根据有关规定,体育单招是国家针对各类高等学院于每年三月初对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参加单招考试学生必须是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单招是一种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文化分要求比较低。
经过沟通,林洁与万路教育签署了“体育单招全程培训班(文化加专项一体化)委托培训协议”,前后共支付了11万元费用。“包括7万元的证书费用以及4万元的培训费用。”林洁说。
记者发现,培训协议第六条约定:“如乙方(学生和家长)最终未获得相关运动等级称号,甲方(万路教育)退还7万元,其中甲方的损失由其承担,乙方不给予任何补偿及补贴;如果乙方顺利通过比赛获得名次,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及相关比赛荣誉证书,相关信息可以在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上查询,甲方收取乙方的费用不再退还。”
年1月,林洁从培训机构得知,孩子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已经下发。林洁登录官方网站查询,确实查到了证书。
“拿到证书就可以参加全国体育单招考试了。”林洁说,年4月,孩子顺利参加了考试,一个月后,报考的学校公布了录取名单,其中就有林洁孩子的姓名。
然而,正当一家人满心欢喜地为孩子入学做准备时,年6月,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来一张“违规通知”。
“违规考生处理告知书”显示,林洁的孩子在考试中存在“运动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的违规行为,予以下处理:“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各阶段成绩无效”。
孩子没能入学,林洁傻了眼,她赶紧登录网站,发现孩子的证书已经查不到了。
事后,林洁联系该培训机构要求退费,但遭到了对方的“拖延”。“找一次就退个一两千,陆陆续续地退,最近退给我的一次是在今年10月份。”林洁说,截至年11月30日,万路教育仍有元欠款未退还给她。
难以兑现的“还款承诺”
“我们认为这就是在诈骗。”学生家长李涛说。
与林洁的遭遇类似,今年4月份,李涛以几乎相同的方式,与万路教育签署了一份“比赛咨询指导服务合同”。“他们说可以安排孩子参加一个比赛,之后就能拿证。”李涛说,在缴纳11万元的费用后,孩子始终未能参加任何比赛,也无法取得相关证书。
李涛多次找到万路教育退款,均未成功。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在协商退款事宜时,万路教育于5月27日、9月10日、9月29日三次出具退款承诺书,并加盖了公司公章。
“虽然作出了承诺,但一直没有兑现。”李涛说。
据了解,在要求退款时,有同样遭遇的家长们自发建立了联系,据统计,共有三十多位家长遭遇了类似情况,涉及欠款金额超过千万。
无奈之下,家长们选择了报警。根据一则受案回执显示,年10月,洪山区公安分局珞南派出所已经受理了家长报称的被诈骗案。“但目前仍然没有结果。”李涛说。
12月1日,新黄河记者联系了洪山区公安分局珞南派出所,对方表示已将此事记录。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相关回复。
根据李涛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9月23日林涛报警称被骗,珞南派出所出警并将双方带回所内制作了笔录,并找到万路教育负责人进行询问。洪山区公安分局工作人员于11月13日回复李涛,分局经侦大队告知其应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经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认为涉嫌犯罪的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办理”。
随后,新黄河记者分别联系了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洪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洪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事是洪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他们负责协管。洪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则表示,该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是洪山区教育局,市场监管局不接受记者采访。
随后,新黄河记者联系到洪山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询问事情经过后表示将联系有关部门落实。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回复。
被起诉后的“失信执行人”
多位家长告诉新黄河记者,有家长选择起诉该公司,但“赢了也只是一纸空文”,公司拒不执行。
记者查询天眼查了解到,武汉万路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年8月28日,注册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办事处大桥村联投广场商业区,法定代表人为申某,主营业务为教育咨询(不含教育培训)。年5月20日,该公司被武汉市江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此外,天眼查显示,该公司自身风险有58条,其中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10次,执行法院所在地涉及武汉、厦门、济宁。该公司4次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年9月6日、11月20日,该公司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执行人”。
12月1日,新黄河记者就此事联系了万路教育相关负责人。对于家长反映的退款、“假证”等问题,该负责人开始表示“并不清楚”。在记者的追问下,该负责人改口称,“该退的我们已经退了。”
“已经走了司法程序的,就以法院判决为准。没有走司法程序的,让学生家长代表和我们联系就行。公司不接受媒体采访。”该负责人说。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停止了此类业务。
持续进行的“宣传”
让家长们无法接受的是,即便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反复投诉,可眼下公司依旧在以同样的名义对外宣传代办相关证书、参加考试等。
新黄河记者在万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