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应春谈管理如何让企业经验持续传承
TUhjnbcbe - 2025/5/8 18:16:00

导读:企业从创立到发展,不断地有员工进进出出,多年下来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基层操作型人才,也“空降”了不少能人,可以说,企业是不缺经验的。但大部分企业依然没有摆脱对经验型人才的渴求。

我们企业的现状是有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如同零散的“珍珠”,每一粒都光彩夺目,却无法系统串成一条完整的“项链”。随着人员的流失,经验无法得到传承。于是,企业不断地在招有经验的人,同样的问题不断地重复。问题出在哪?如何让经验持续地在企业里面保持下去?并且有创新力呢?本文给你支招。

1、错误不再犯

在企业里面,最头痛的就是一些原来已经出现过的问题,我们也已经有处理的经验了,但还是时不时地重复发生。有些人主张“重典”,试图以罚代管。但法不责众,我认为还得从管理上下功夫。如何避免错误重复犯?给你3点建议:

(1)常见问题形成案例库

常见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把它做成案例,形成企业的案例库。朗欧咨询在驻厂项目上有个常规的会议叫“案例分析会”。我们每周或每半个月,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会做一个稽查的案例,将一件事情的始末,像法院判案一样,通过案例分析会把它描述清楚,把责任划分划分清楚,把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很多人觉得案例分析会像“批斗会”,让责任人很没面子。这是对案例分析会的误解,案例分析会不仅仅是为了追究责任,更重要的目的是教育,是培养。通过问题案例的复盘起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会的方式将企业的问题形成案例库,这个很关键,它也是组织记忆的一部分。

(2)偶发性的问题重点教育

偶发性的问题往往是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产生的,比如,偶发性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技术问题。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需要重点地对员工进行教育。

朗欧辅导的一家企业,它是做保温杯的。朗欧老师在现场调研过程中发现,张三(化名)的喷漆不良率最高,高达5.5%,李四(化名)的喷漆不良率最低,仅只有1.71%。于是,朗欧老师找到了不良率最高的这名员工,我们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张三的不良率会最高呢?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他的良率?是设备的精度不够,设备老化,个人能力不够,还是工装夹具的问题?

朗欧老师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不按工艺参数调机和调漆,做事随意是主要原因。问题找到后,才能够有的放矢,朗欧老师组织进行一对一帮扶辅导、重点教育,并对其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立即记录《巡检日记》表上,如有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

(3)周期性的案例教育

出现了问题不可怕,我们要把问题的成本降到最低,组织进行周期性的案例教育。

问题也是有价值的,《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对于问题学习是这样阐述的:

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问题构成了我们学习的连续性。当没有问题引导时,可能我们常常只是零散、“随机”地去涉猎学习材料,甚至有点率性而为的去了解一些不相干的知识。这种学习的结果是得到一盘知识的散沙。而在问题牵引下的学习,则是在不停地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它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所以,企业要以固定频率,以每周、每半个月或每月组织员工进行问题案例的教育培训,向问题学习,让问题发挥价值,让员工引以为戒。

2、经验要延续

(1)总结提炼,形成组织记忆

企业要把经验丰富、操作娴熟的老员工的经验智慧提炼总结形成企业的知识库。比如,将经验型员工的操作动作拍成视频、制作成SOP标准作业程序,以此作培训教材,形成组织记忆。

经验需要载体才能传承,对于企业而言这个载体必须是组织的形态而不是个人。因为个人经验在每个个体身上,员工一旦离职,经验也会随着个体的流失而失传。形成组织记忆就是把对个人经验的依赖,转化成对组织经验的传承。

(2)持续改进,保持进步

我们通过提炼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组织经验。但经验不等于一成不变、不思考。当我们把经验总结归纳成一个体系化的理论,变成教条教义以后,很多员工便会掉入惯性思维里面,认为这些经验都是对的,从不去思索更优的方案。这样,大家的思维会变得僵化与停滞。

我们一定要持续改进,保持进步。因为随着设备的升级、产品的迭代、技术的进步,原来的作业程序、流程制度可能不适用当下了。所以,管理者不要沉浸在过去的认知里面,要打破认知的边界,唯有持续地改进,才能保持进步,这样的经验传承才有意义。

(3)普及性的培训

当企业的经验形成组织记忆,形成案例库了以后,我们就要进行普及性的培训。比如,在饭堂、生产车间,我们通过电视媒体反复播放企业的经验视频教材;在每一个早会上花几分钟统一学习操作要求、品质要求。普及性的培训是降低对个人经验依赖的有效途径。

3、创造力要去激发

如何保证全员的创造力呢?也有三个建议:

(1)学会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种看得见的哲理。《宋史》有言:“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它是说,一个令人信服的榜样,胜过费尽口舌的说教;一个以身作则的示范,强过生硬刻板的命令。

每个星期,在你的团队里面,一定要树立一个榜样。这名员工提了一个什么样的改善建议?这个改善建议为公司节省了多少成本?提高了多少效率?通过树立榜样,激发有心的人,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员工不断学习、奋进。

(2)建立持续改善的机制

持续改善机制依托于全员,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全员提案改善的通道。提案改善的方向主要从效率、品质、成本、交期、安全、士气这6个方面切入;提案改善的对象则是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

A.建立提案改善制度:引导公司全体员工在做好本事岗位工作的同时带着思考、创意地工作。

B.明确推动组织

C.制定提案改善目标:生产公司在提案改善委员会的主导下,各部门各车间各自制定提案改善目标,包括提案改善数量,改善金额。

D.明确提案改善实施流程

E.设定提案改善评分标准:提案改善是逐级提报制,逐级审核,逐级评分;委员会根据改善各项评分标准,确定提案等级。

F.设定改善提案的考核指标:包括提案件数、提案节省的金额、实施率、参与率等。

(3)成本的总量控制

我们树立了榜样,建立了持续改善的机制以后,还要做成本的总量控制,以此倒逼员工能有持续改善的欲望。

例如电子厂,它的辅料成本是很高的,诸如锡条、胶水等这些辅料通过一年的精细化管理改善,对稍具规模的企业而言,可能节省的成本就是上百万、上千万。

成本的总量控制,就是对一个产品,所用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进行核算,并有一个总量的控制。成本每年下降5%,下降3%,下降1%,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制定,有了目标后,引导员工持续进行改善。

结语:错误不再犯,经验去延续,创造力去激发,我们把它做到了以后,就能够让我们的企业经验得到持续和传承,也能够减少对个人经验的依赖。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应春谈管理如何让企业经验持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