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校外培训立法,7类行为将被重罚,升学变容
TUhjnbcbe - 2025/5/12 21:00:00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出名 http://www.kstejiao.com/

现在的家长真是难了,上补习班,卷死你,不上,又很焦虑,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在双减三年之后,国家又出了一记重拳,对校外培训进行了立法,其中有7种行为,将受到重罚,这一下,校外培训算是真的凉凉了,这次立法究竟禁止了哪些行为?双减之后,升学这件事变容易了吗?这些问题,我将用数据给出答案!

前几天,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第一次从立法层面对校外培训进行了规范和整顿,这次立法,是双减政策的升华,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先来看看,这个办法重点要罚谁,怎么罚。具体来说,有7类行为成了重点整顿的对象:

第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的。说的很明确,不仅个人不能办,企业和其他性质的机构也不行,怎么算是组织了培训呢?门槛定的也很低,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有2个以上培训人员的,都算违规。违规办学怎么罚呢?很严厉,停止办学、退费是起步,违法者还要处以1到5倍的罚款。

第二,未经审批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行为。什么叫做隐形变异,比如有些机构把数学培训叫做思维课,把语文培训叫做素养课,国家说,别以为套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对于这种行为,最高罚十万,有在职教师参与的,从重处罚。

第三,违规培训要罚,为违规培训提供经营场所的也要罚。房东们已经瑟瑟发抖,国家还说了,这个经营场所还不是那么简单,线下的场地算,线上平台也算,一经发现,都要重罚。

最后的四类行为,处罚对象包括已经审批通过的校外培训机构,分别是机构存在影响未成年身心健康内容的,聘用了有前科人员的,不执行预收费监管规定的,以及违规组织社会性竞赛活动的,一旦发现,就不是罚款这么简单了,机构的营业许可证都可能保不住。

看来,国家推进教育减负是认真的,这个处罚办法9月15日就已经生效了,又有一批培训机构要倒闭了,对于新法规,有些家长拍手叫好,有些人则更焦虑了。

有的家长说,禁的好,以前看到“小黑板”,看到别人都在报名,还在犹豫要不要也送孩子去上课,现在好了,违规培训都是违法,自己也就不纠结了,以后不报班,省下来的钱可以带孩子多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有的人说,双减后孩子和家长更迷茫了,老师校内教的东西少了,但考试还要考,只要高考这种选拔形式还存在,校外培训就杀不死,立法了之后,“小黑板”又会变成家庭作坊,大家还会继续悄悄补课,需求没有减少,培训机构少了,教育资源只会更贵。

说的很扎心,但这是不是真相呢?北京大学一篇对于双减政策研究文章,用大数据告诉了我们答案。

北大汇丰商学院在今年5月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减负、家庭教育支出和教育公平》的文章,发表在《经济学》杂志上,文章对1.49万户家庭进行了调查,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结果显示:双减之后,收入水平在上方10%的家庭,孩子升入高中的概率上升了5.3%,教育总开支平均上升了67%,一个孩子每周的学习时间也增加了10个小时。而收入处于下方10%的家庭呢,孩子能够考入高中的概率下降了9.3%,家庭教育总开支下降了21%,每周学习的时间也减少了9个小时。

也就是说,在双减之后,在收入金字塔两端的家庭,在教育方面出现了更大的两极分化,低收入家庭孩子想要升学,概率更低了。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这次检验出来的结果,却着实扎心了。为什么会这样?道理也很简单,教育虽然减负了,但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机制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竞争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明目张胆的培训不允许了,仍然不妨碍有些人偷偷培训,真正会躺平的是谁呢?是那些既拿不到优秀教育资源,没钱送孩子上课,自己也教不了的家庭。说“寒门难再出贵子”太敏感,但真实的情况,恐怕家长们懂的都懂。

家长们对于教育这件事情的焦虑,什么时候才会真正解开呢?恐怕还要等到社会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真正变化的时候。只有大多数孩子都有光明的未来,都有体面的收入,家长对于教育的执念才能真正放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外培训立法,7类行为将被重罚,升学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