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鲜的事物和理论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如今,教育问题成为了家长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教育逐渐从线下转到了线上,教育行业的攀比也格外严重。
才上了中小学,家长就给孩子安排了大量的学习任务,报名了各种各样的补课班,包括文化课科目和各种技能延伸科目,试图靠疯狂的补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双减”后家长有忧虑,教育部出新方案,校外培训有望“解禁”由于家长们的这种需求以及对补课效果的盲目相信,各种补课班和线上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丛生迭起,虚假宣传现象层出不穷,而学生们也被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和越来越大的期待压得喘不过气来。一时间“补课圈”乱象横生,国家为了遏制和规范这种现象,出台了“双减”政策,对课外辅导机构进行严厉打击,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压力得以减轻,但家长对学生的期待依然在,直观上的学习时间减少,让学习问题重新困扰上无数家长,尤其是孩子成绩稍稍逊色的家长们。
其实这次的“双减”旨在让家长们意识到应该将学生们的教育交还给学校,而不是把补课学生进步的“救命稻草”。
但针对家长们的疑虑,教育部也提出了新方案,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若是自身符合条件的,依然能够开班办学,家长喜忧参半,各有顾虑。
“双减”之下的校外培训应当符合什么条件?遵守哪些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想要开班办学,必须要符合以下条件:
其一,从营利转为非营利性质,以及设定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即以促进公益事业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报名须自愿,且必须按已有标准收费,杜绝隐性收费、乱收费现象。
其二,对补课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保障学生的休息睡眠。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期以及休息日不允许进行补课。工作日培训时,线下机构最晚不允许超过晚上8点半,线上也不得超过晚上9点,保障学生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这一举措既解决了一些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担忧,又能够规范从前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乱收费的乱象,既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又保障了家长的权益,减少了家长许多顾虑,因此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赞成。
进行课外培训是否是必要的?家长应该如何判断?“双减”政策不仅仅应该让家长们意识到应该将教育还给学校,而且应该让家长们重视起家庭教育。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了很多培训机构,文化的,知识的,技能的,补充的,压榨着学生的每一滴时间,就像对待一块海绵,把学生所有的时间挤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期待灌进去。实际上这只是家长把自己的过度焦虑转嫁给了学生们,变成学习的压力,被学生们扛在肩头。很多家长甚至没有去深度考量过,对于中小学年级的学生,在这样的培训时间内学生到底能不能坐得住,安排给学生的培训内容到底能不能记得住,这样的培训到底有没有效?课外培训是否必要,因情况而定。家长缺乏对学生本身的了解,盲目认为学生报名了培训班进行长时间就会得到很大提升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中的兴趣点都不一样,造成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课外培训虽然作为一种教学补充,但如果学生能够对培训机构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产生兴趣,能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知识,那么进行适当程度的补充学习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学习之长路漫漫,养成习惯益终生比起培训机构的加持,家庭教育才是家长们应该更加注意的方面。中小学的学生年纪尚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应该回到学校手中,而且应该回到家长手中。家长才是学生的第一老师,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东西。学习习惯要尽早养成,需要家长和学生一起努力,互相督促与坚持。
首先,要为学生制定完整的学习计划,安排合理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让学生能够劳逸结合,在学习的时候保持充足的精神和集中的注意力,以此保证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效率。
其次,要为学生创造安静无扰的学习环境。学习是汲取知识的过程,这从来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因此学习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更简单能完成的东西分散。因此学生的桌面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也尽量不要在有噪音,打扰到学生的学习。
最后,要陪伴和督促学习,鼓励坚持。如果学生能够坚持每天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习惯,受益终生,但由于学习的艰难性,这个养成的过程需要家长的陪伴、督促和鼓励。#百度知识英雄大会#
今日话题:如今校外培训机构重振旗鼓,你是否支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