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西医概说
TUhjnbcbe - 2020/11/20 1:11:00
西医概说

问:医学总论中,已经扼要地介绍过西医,这里还想说什么呢?

答:我想比较具体地说明西医或当代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便朋友们更好地明白什么是西医以及如何学好西医。

问:可否先提纲挈领地交代一下呢?

答:可。实际上,“医学总论”中已经交代。即:[西]医学是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在人体生命现象上的应用。换言之,当代[西]医学是当代大科学的上层组成部分。其他一切当代科学都是当代医学的基础。当代医学和当代科学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方面完全一致。就科学发展角度看,医学不可能离开其他科学独自发展。于是,没有足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不可能学好[西]医学。

问:如此说来,要想学好医学,必须先学好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部分社会科学,于是当代高等西医教育一定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而且要继续学习上述学科,是这样的吗?

答:是的!不仅如此,按照我的看法,学好基础最重要。这是因为,基础学得好,临床课相当容易自学,而基础课大多很难自学。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学好基础或者根本没有相应学历,涉及到基础的临床问题就永远不是真懂。其实,学习任何学科乃至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打好基础,别的就好办了;打不好基础,什么都不可能办得很好。

问:当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尊见呢?

答:当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即①自然科学基础课;②前期医学基础课;③后期医学基础课;④临床医学课。自然科学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医用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胶体化学和生物学等;前期医学基础课包括大体(系统)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后期医学基础课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内科学基础等;临床课就是内、外、妇、儿、皮肤、传染病、眼、耳鼻喉科等。我当年学的六年制课程设置大体如上,目前至少应该在前期医学基础课中加上分子生物学等。为了体现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至少还应该增设医用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经济学等。至于体育、外语、计算机技术课等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所必设,但是,就知识结构来看,它们和医学没有直接关系。

问:当代医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如何体现尊见呢?

答:当代医学知识体系可分为:正常人体形态学、正常人体机能学、病理人体形态学(即病理解剖学)、病理人体机能学(即病理生理学)、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欲真正把握正常人体形态,必须对动植物、特别是动物的形态有较好的了解。比如,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脏构造都是两心房两心室,这种构造的优越性只有了解了爬行乃至更低级的动物的心脏构造才能体会更深。至于人类大脑皮层最发达,更是人类本质的构造基础。所以,医学生要学好生物学。把握正常人体机能,也最好先了解动植物体机能,且必须先有物理和化学知识,因为人体生理学就是正常人体物理学,生物化学就是正常人体化学。这就是为什么,医学生要先学那么多物理和化学。病理解剖学就是异常的人体形态学,病理生理学就是异常的人体生理学。可见,正常人体形态学和正常人体机能学(可通称为正常人体学)是医学生的最重要的知识。而要想学好正常人体学,必须有扎实的数理化和生物学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当代高等医学教育要设那么多基础课,而且我认为学好基础很重要。

问:可以举例说明当代科学知识对掌握当代医学的重要性吗?

答:这样的例子不胜其多故触目皆是。如目前最常见的高血压病,必须有压力概念才能理解。至于压力单位用kpa和mmHg表示有何不同,只有学好中学物理才能清楚。为说明人体构造、生理、生化和病理,当代医学必须使用几乎一切物理和化学概念或原理。从以下随意举出的一些当代医学中的名词和术语,就不难看出,数理化知识对学好当代医学多么重要:

身高、体重、体温、(呼吸和心跳)频率、葡萄糖、单糖、多糖、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必需氨基酸、糖尿病酮症酸中*、碱中*、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转氨酶、胃酸、呼出二氧化碳、氧气、非蛋白氮、尿(血、胃液)PH值、二氧化碳(或)氧分压、一氧化碳中*、高山病、潜水医学、航天医学、血清K(和Na、CL、Ca、Mg等)、循环动力学、血液流变学、X线、CT、MR、B超、彩超、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维生素C(还有很多维生素)、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等渗盐水、碳酸氢钠、脂肪乳、辅酶、乙酰乙酸、乙醚、乙醇、酸中*、碱中*、高能磷酸键、胆固醇、甘油三酯、生物氧化、自由基、离子浓度、三羧酸循环、遗传、免疫、细胞、细胞器、染色体、DNA、RNA、病*、免疫球蛋白、营养三要素(蛋白质、脂肪、糖)、营养七要素(蛋白质、脂肪、糖、水、盐、其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能量转换、摩尔、毫摩尔、放射性、同位素、色盲等。

显然,没有足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知识,上述名词都不可理解。

问:我们还想请您用另一种方式说明上述问题。有人说,人体与机器截然不同,了解机械原理无助于了解人体。这种看法正确吗?

答:人体与机器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但不等于截然不同。比如,机器需要能量维持运转,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也是这样。再如,机器需要克服摩擦力,人体的一切宏观运动也无不要克服摩擦力。再如,机器有热胀冷缩,人体也是这样。再如,机器需要遵循动力学原理,人体的血液循环首先要遵循动力学原理。总之,把人体和比较复杂的机器类比固然不可能真正完全认识人体,但是,如果连比较复杂的机器的知识也没有,更不可能认识人体。现在有了机器人,更说明人和机器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实际上,当代医学和医生一刻也离不开机械或机器,有关说明请看“机械唯物”题目中。

问:有人说,人体生命现象与物理现象截然不同,了解物理原理无助于了解人体。这种看法正确吗?

答:上一问实际上包括在这个问题之内。说人体生命现象与物理现象截然不同,必然不正确。除了上面说过的摩擦、热胀冷缩和能量之外,在人体内起作用的还有几乎其他一切物理原理。比如,质量、密度、杠杆、重力、虹吸、压力、温度、速度乃至声、光、热、电、磁等概念和理论都是了解人体生理所必须。至于眼睛中的光学原理,耳朵中的声学原理,以及心脏、大脑、肌肉和神经中的电学原理都是有关器官和组织得以实现其功能的基本原理。总之,物理学不能完全解释人体生命现象,但是,不懂物理学则完全不能认识人体生命现象。

问:有人说,人体生命现象与化学现象截然不同,了解化学原理无助于了解人体。这种看法正确吗?

答:不正确。人体生命现象与化学现象固然有很多不同,但是,其中有很多化学现象。比如,组成人体的物质,必然是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人体内有数不清的化合物。人体摄入食水和空气而后代谢的过程就是物理和化学过程,其中化学过程尤其重要。缺铁性贫血、氟中*、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和微量元素缺乏等诊断,用的完全是化学术语。蛋白质、酶、生物氧化都是化学理论在人体上的直接应用。总之,就科学的内在联系而言,生命现象更多的是化学现象。医用生物化学就是讲解人体这个巨大而复杂的化学反应器中的化学现象。近一百多年来,对医学发展促进作用最大的是化学。如当代科学尖端——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众所周知的DNA技术,就是化学在医学(和其他生命科学)上的应用。

问:请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

答:这大概是没有学过医的人都知道的。最普及的常识应该是不少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人体。此类疾病被称为“感染性疾病”,多半个世纪以前,它们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目前,此类疾病已不太重要,但是“非典”也曾经闹得中国人大恐慌多半年。

问:微生物总是对人体健康不利吗?

答:显然不是。毫无疑义,没有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人不能生存。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首先是人依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而且不仅消化道内需要微生物。

问:请举例说明,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答:比如,富人群体和穷人群体容易罹患的疾病会不同。不能温饱的人,一般不大会因为热量摄入过多而肥胖,富人中则比较多见。同理,在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很低下的古代,过度营养以及相关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都比现在远远少见。近20多年来,中国人的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发病率增高的速度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大体平行,也是社会因素影响人类健康的典型例证。工业社会中,交通和工伤事故的高发,更是古代社会不会有的现象。还有,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性病和吸*沉渣泛起,完全是社会因素所致。总之,社会因素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例子不胜其多,也不是什么深奥的现象,只要您有社会医学的概念,就会随时看到。

问:请举例说明,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通俗地说明这一点,只需举一些很常见的汉语名词、俗语或谚语即可。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心宽体胖;心旷神怡;心病还须心来医;积劳成疾;思虑过度;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心疲力竭;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相思病;情人眼里出西施;无气不生病;气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气死人;吓死人;*迷心窍;怒发冲冠;痛心疾首。

上述词语有的很古老,从中不难看出,古人的常识很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故希望诸位注意,不要学了几年当代医学却忘记了心理因素也可以致病和治病。对多数当代人来说,心理状态往往是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赵洪钧临床带教答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医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