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精彩回顾一个肿瘤医生的手眼心20
TUhjnbcbe - 2021/5/7 22:09:00

年09月25日,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的“一个肿瘤医生的手眼心”多学科线上公开课顺利举行。会议借助医者纵横网络会议平台在上海和杭州同步直播进行。本次会议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医院曹子昂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大会主持为医院相加庆教授和医院陈国涵教授,会议讲者为上海交通大医院钱晓哲教授、中国科医院王江峰教授、医院尹俊教授和医院张*华教授,点评嘉宾上海交通大医院车嘉铭教授和杭钧彪教授、医院阮征教授和上海中医院池浩教授。

Session1

专题分享

陈国涵教授:食管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第一个专题是由医院陈国涵教授带来的“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重新定义中国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新标准”。主要内容如下,详情参见会议视频:

食管癌系统治疗遭遇瓶颈

PD-1抑制剂开创食管癌系统治疗新篇章

可瑞达?重新定义中国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新标准

KEYNOTE-全球队列:PD-L1(CPS≥10)食管鳞癌患者中位总生存达10.3个月;

KEYNOTE-全球队列:帕博利珠单抗组客观缓解率较化疗组明显增加;

KEYNOTE-中国人群:PD-L1(CPS≥10)食管鳞癌患者中位总生存长达12个月,较化疗组延长6.6个月;

KEYNOTE-中国人群:PD-L1(CPS≥10)食管鳞癌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化疗组3倍以上;

KEYNOTE-显示:中国人群较全球人群生存获益更佳;

帕博利珠单抗组较化疗组少一半的3-5级不良反应,中国患者的总体安全性特征与全球人群一致;

全球多个癌种综合评价数据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安全性良好

总结

Session2

实践分享

钱晓哲教授: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初探

第一个进行分享的是上海交通大医院钱晓哲教授带来的“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初探”的两个相关病例。具体内容及诊疗过程如下:

CASE1

基本情况

男性,52岁。

病史:患者最初以“吞咽困难2个月”为主诉入院,年6月21日于外院查胃镜:距门齿约35cm处可见一前壁黏膜有一不规则隆起,大小约4.0*5.0cm,周围黏膜呈结节状,组织脆,触之易出血,食管管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狭窄段长约2cm,边界不清。病理示:鳞状细胞癌。

胸部CT:胸中下段食管壁不规则增厚形成肿块,增强后见强化,最厚处约为2.7cm,长约5cm。纵隔各大血管结构清晰,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尤以右上纵隔食管旁明显。

诊断与分期

食管胸下段鳞状细胞癌

cT3N2M0,ⅢB期

治疗经过

年7月1日、年7月29日:予2个周期白蛋白紫杉醇mgd1+顺铂40mgd1~3+帕博丽珠单抗mgd1新辅助治疗,患者治疗期间,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

疗效评价

疗效对比(左:6月20日CT结果,右:8月25日CT结果)

手术信息

年9月5日: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后在全麻下行“食管癌三野根治术”。

术顺,术后患者恢复好。

术后病理

术后病理:(食管胸下段)病变处粘膜糜烂坏死,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可见极少量鳞状肿瘤细胞残留,管壁全层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泡沫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反应,符合重度治疗后反应。

标本上切缘,下切缘,食管旁LN1个,“右喉返旁”LN3个,“左喉返旁”LN1个,“2R”LN4个,“4组”LN2个,“7组”LN5个,“8M”LN5个,“10L”LN2个,“16组”LN3个,“17组”LN2个,“18组”LN10个均未见转移癌。“15组”未见LN。

治疗评价:MPR

CASE2

基本情况

男性,62岁。

病史:患者最初以“进食梗阻2月,声音嘶哑1月,右侧颈部肿大半月”为主诉入院,年7月2日于外院查胃镜:距门齿约25-30cm处见新生物,内镜不能通过。病理示:鳞状细胞癌。

胸部CT:食管胸中段占位,考虑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右侧颈根部锁骨上、扫及贲门旁淋巴结转移。右侧颈根部锁骨上病灶包绕右侧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PET-CT:1.食管胸中段恶性肿瘤侵犯外膜可能,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双侧肺门、小网膜囊多发淋巴结转移不除外;2.右侧锁骨上混杂密度团块灶伴FDG代谢不均匀增高,考虑甲状腺来源肿瘤性病变可能;右侧声带松弛伴左侧声带代偿性FDG代谢增高,考虑右侧喉返神经受累所致。

诊断与分期

食管胸中段鳞状细胞癌

cT4aN3M0,ⅣA期

治疗经过

年7月10日、年8月8日:予2个周期白蛋白紫杉醇mgd1+顺铂40mgd1~3+帕博丽珠单抗mgd1新辅助治疗,患者治疗期间,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第一周期治疗后,患者声音嘶哑症状改善,右颈部肿块明显缩小。

疗效评价

治疗评价:PR

专家观点概要

1、食管癌手术时间长、效果不理想,且并发症较多,所以综合治疗很重要。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2、目前相关试验证明新辅助放化疗一期数据较好,客观缓解率较高。因此,此治疗方案未来有可能作为术前辅助的常规治疗方案。

3、免疫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式,应注意在药物的调整方面的相关问题。临床试验证明其副作用都是可控的,但在K药使用的过程中也应谨慎使用,注意免疫治疗药物的副作用,避免食管气管瘘的出现。

王江峰教授:免疫治疗在食管癌的应用

第二个进行病例分享的是中国科医院王江峰教授带来的“免疫治疗在食管癌的应用”的三例相关病例。具体内容及诊疗过程如下:

CASE1

病史资料

治疗经过

于.2.3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胸腔镜探查示:胸腔无粘连,未见恶性胸水,食管病灶位于食管中下段,大小约2*2*1cm,质硬,未侵及外膜,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可及,手术顺利,术后回复良好,术后第9天进食半流质,第11天顺利出院。

CASE2

病史资料

诊疗经过

CASE3

病史资料

诊疗经过

排除手术禁忌症后于.4.2在全麻下行1.胸腔镜下食管部分切除术(三切口);2.胃大部切除伴食管胃吻合术;3.纵隔淋巴结清扫术;4.食管旁淋巴结清扫术;5.肺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即可。

专家观点概要

1、由于患者经济原因一开始K药半量使用,但效果较好。目前很多全量使用免疫药物和K药半量使用效果比较后,发现半量的使用效果也比较好,可达到PCR。

2、食管癌病人是否需要检测PD-L1,PD-L1是否与治疗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暂无明确结论。但临床实践证明食管癌病人使用免疫+化疗的效果比较好。

3、免疫加化疗之后患者肿块明显缩小,水肿及出血的发生率并不高,病人手术的难度降低。

4、目前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三切口和两切口的患者的比例基本相当,瘘发生的概率无明显增高。

张*华教授: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病例分享

第三个进行病例分享的是医院张*华教授带来的“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病例分享”的病例。具体内容及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辅助检查

PET-CT

诊断

治疗经过

专家观点概要

新辅助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后手术难度并未明显增加,吻合口瘘也无明显增加,但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多。总的来讲,免疫治疗的疗效比较好,其前景及如何提高五年生存率仍需继续探究。

大会主席总结

请输入

此次“一个肿瘤医生的手眼心”线上会议举办的非常成功,在曹子昂教授的带领下,来自上海和杭州的医生们聚在一起,分享了1个专题和3个精彩病例经验分享,并就一些诊疗方面的疑点难点交流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肿瘤诊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了诊治规范。不仅让线上的专家们受益匪浅,也解决了相关医生的临床实际问题,得到了线上线下参与直播的医生们的一致好评。

-end-

文稿IYoung

小编ICora

-特别鸣谢-

率先采用网络会议直播的形式

医院的教授专家

进行肿瘤治疗病例难题的交流会诊

探究临床试验、推广精准治疗的理念

版权声明

本文由"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发布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你主动一点,我们就有故事了

喜欢,就给我“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往期会议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彩回顾一个肿瘤医生的手眼心20